在线咨询在线报名 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东莞汕头韶关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汕尾河源全部
资讯首页 技校快讯技校政策技校视频培训考证技能鉴定就业指导报考指南新闻动态学习园地搜索

把握新机遇 明确新思路 努力实现职业能力建设事业新发展——人力
来源:    点击: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努力推动职业能力建设事业实现新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服务大局,团结协作,2009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09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迎接严峻挑战、取得不平凡成绩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影响,全国职业能力建设战线全体同志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深化技工院校改革,积极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取得积极成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严重影响,2009年初,我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及时启动实施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部里先后两次召开视频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并按季度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度。各地积极行动,成立领导机构,抓紧制定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从落实培训补贴、拓展培训对象、加强培训管理、创新管理手段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这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09年全国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达3000余万人次,其中,政府财政补贴的各类职业培训约2160万人次。去年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了培训重点。将困难企业职工、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作为培训重点。一些地方还结合实际,将培训对象拓展到城镇退役军人、生态移民等群体,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劳动预备制培训范围。二是加大了培训补贴落实力度。各地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加大对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有的明确了就业专项资金中用于培训补贴的资金,提高了培训补贴在就业专项资金中的比例;有的提高了补贴标准,简化了补贴程序;有的在补贴定点机构的同时,积极探索补贴企业或个人的有效办法。三是加强规范管理。针对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部会同财政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加强培训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强化培训监督提出明确要求。各地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有的加强信息化管理,对培训全过程实行动态监控;有的建立了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抽查和专项审计制度,对确保培训质量和资金安全产生了积极作用。

(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稳步发展。各地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稳步发展。2009年全国新培养高级工151.6万人;新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41.8万人,比上年增长9.7%。一是继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各地充分发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快培养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二是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在进一步规范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的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努力探索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三是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中央企业),全年共组织国家级竞赛26项,其中,国家级一类竞赛3项,国家级二类竞赛23项。各地也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和群众性岗位比武活动,带动了上千万名企业职工和技工院校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四是进一步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去年国庆60周年观礼活动和中组部暑期专家休假活动都专门邀请了高技能人才代表参加,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我部以“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为主题,首次组织各地集中开展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暨技工院校招生宣传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各地也采取有力措施,在高技能人才选拔表彰、提高待遇和相关政策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技工院校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各地指导技工院校扎实做好招生、就业、教学改革等工作,进一步突出培养特色,提升办学能力。一是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和各类职业院校生源总体下降的新情况,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各技工院校积极行动,提前部署,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抓紧做好技工院校招生组织宣传和就业服务等工作,全年完成招生196万人(含劳动预备制40万人),在校生数达到414万人,比上年增长4.2%,年培训量达到4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以上。二是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我部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做好当年新增国债资金项目的审核工作,共下达技工学校项目132个,资金总计达3.6亿元。各地也纷纷采取措施加大投入,有的争取到专项资金用于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有的加大协调力度,将技工院校纳入当地职业教育建设资金补助范围;有的运用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政策加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技工院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为进一步提高技工院校培养质量,我部制定印发了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文件,并在25所学校启动试点,积极探索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继续推进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试验性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推进。2009年,各地、各行业部门继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国有1492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1232万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一是加强职业资格和鉴定工作管理。按照国务院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要求,我部认真规范各地、各部门职业资格活动和鉴定行为,同时,进一步做好试验性鉴定相关项目的下放和后续衔接工作。各地也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规章制度建设,强化对鉴定过程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二是强化鉴定质量管理。我部加强了国家级质量督导员培训和考核工作,同时,设立了鉴定质量投诉举报电话,畅通了社会监督的渠道,强化了对鉴定质量问题的处理。各地通过进一步完善质量通报制度、鉴定所(站)红黑榜制度,认真履行鉴定质量管理责任书等措施,加强对鉴定质量的日常督导和管理。三是严格证书核发管理。针对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部专门制定下发文件,对加强证书核发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信息查询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各省市证书查询系统建设和数据采集工作,实现了第一步工作目标。

(五)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快法规规章建设。去年8月,《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后,我们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多次进行了调研论证,目前,正抓紧做好进一步修改工作。有不少省市也正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二是加强师资培训。我部继续实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组织近800名骨干教师参加数控机床维修新技术等专业培训;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师资的选拔和培训;举办了第二期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受到技工院校的普遍欢迎。各地也都结合实际,加大了对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教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有的地方还积极协调解决技工院校教师编制问题,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稳定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三是加强标准、教材的开发修订工作。我部启动了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组织专家进行前期论证;组织开发了84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修订颁布了涵盖7大类120个主体专业的《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公布了269种国家级职业培训规划教材和特别职业培训用书目录;开展了2009年版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启用和配发工作,推动国家题库地方分库和行业分库建设。四是做好技工院校助学金发放管理和免学费政策的落实工作。我部专门成立负责这项工作的办公室,加强管理和工作指导。地方也相继成立相应机构,为技工院校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例如:职业技能培训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还不牢固;就业压力和培训需求与培训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职业技能培训总体投入不足;培训针对性、有效性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制约技工院校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等因素仍然存在;职业技能鉴定质量问题还比较严重;民办职业培训管理还不够规范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十分显著,成绩也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国职业能力建设战线全体同志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关心支持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有关部门和辛勤工作在职业能力建设战线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并着眼谋划“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关键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压力和挑战还很大。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和认真分析职业能力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最近一个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去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省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并希望技工院校同学们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潜心钻研专业技能,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今年2月初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同志专题研讨班上,温家宝总理要求各地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习近平副主席在研讨班结束时的总结讲话中,对积极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研究制定支持技工院校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技工院校和公共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3月22日,李克强副总理考察了新疆化工技师培训学院实训基地,对学校开展订单培训,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张德江副总理在今年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和近期多次批示、指示中,反复强调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和技工院校作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培育有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促进就业。最近,德江副总理又明确提出要总结各地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的先进经验,适时召开一次全国会议。今年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并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政府工作报告》与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上述重要指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技工院校办学特色的充分肯定,提出了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把“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作为全系统工作的主线。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人才,既直接关系到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和稳定就业这一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又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全局中,地位非常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二)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稳定就业局势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种就业矛盾相互交织,职业技能培训在扩大和稳定就业中肩负重任。一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尖锐矛盾迫切要求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超过2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数量今年将达到630万人,初、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两后生”约520万人。而我们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大约1200万个。巨大的供求缺口以及由此产生的激烈竞争,必然要求劳动者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实现竞争就业和自主创业打好基础。二是技能与岗位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迫切要求改善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当前,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难”并存的现象,且有加剧之势,其间原因很复杂,但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转移,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迫切要求我们通过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善劳动者职业技能,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压力。三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迫切要求提高农村转移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使农村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在非农领域的就业创业能力,对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提高技术工人队伍整体素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警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和资源能源大量投入的局面将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原来的高投入、高耗能、低技能、低附加值向提高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转变。“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带来对高素质产业工人特别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新一轮的更大需求。二是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务院批准了汽车、钢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同时,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的实施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批高端研发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撑。三是产业转型带来的就业转型迫切要求增强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逐渐推广和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和调整,迫切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培训,不断提高他们适应现有岗位的工作能力和适应新职业的职业转换能力,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四)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现实要求。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包括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纲要》从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出发,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要达到39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8%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11年内,新培养1268万名高技能人才(其中技师、高级技师491万人),相当于年均培养115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45万人)。与我们现有的培养基础和培养能力相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从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稳定就业局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三、明确思路,开拓创新,努力实现职业能力建设事业新发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要求,2010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为重点,深入推进技工院校改革,不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进一步创新完善有利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机制,使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在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人才中长期规划纲要要求,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编制的人才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明确了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提出健全重在使用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并设计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的重大人才工程。《纲要》的颁布实施,必将为我国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人才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紧紧抓住《纲要》出台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奋发有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抓紧制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按照《纲要》要求,目前我部正在组织编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各省区市也在编制本地人才发展规划。各地要在搞好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区高技能人才工作现状,着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认真谋划和研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重点针对高技能人才工作中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本地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部署和推动。二是启动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是《纲要》提出的十二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之一,也是引领今后11年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包括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等,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体系、制度和机制,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各地要按照工程计划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配套资金,确保计划的顺利启动实施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继续深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效。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就业一揽子政策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稳定就业局势具有重要作用。这项工作3月初部里曾专门召开视频会进行部署。会后,大部分省立即行动,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补贴资金,但是,还有一些省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希望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纳入当地就业工作总体部署,今年力争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取得突破。要根据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将企业新吸纳农民工培训、“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作为重点,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要,实施好分类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二是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上取得突破。企业既是用人的主体,也是培训的主体。由企业来开展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既是稳定农民工就业的最好手段,也是促进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各地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开展培训,认真落实将培训费用直补用工企业的办法,支持企业对所招收农民工开展上岗培训,对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实现就业与培训一体化。三是在加大资金投入上取得突破。各地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促进性就业支出特别是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支出的力度。要按照三部门文件要求,根据培训的规模、成本、期限等情况,认真做好培训资金的需求测算工作,提高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培训的比例,确保职业培训资金的需要。同时,要合理确定各类培训的补贴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办法。四是在规范培训管理上取得突破。各地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的认定和管理工作。要建立完善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基本制度,强化对培训全过程的监管。同时,要抓紧建立全省联网的职业培训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将各培训机构的名称、专业(工种)、等级、期限、收费标准、培训人员等信息向社会发布,加强社会监督。今年部里将继续按季度对各地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度,这个月下旬还将举办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政策研修活动,下半年,将对各地政策落实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检查。此外,各地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培训机构设立审批和办学监管工作,引导民办培训机构依法办学,规范发展。

(三)深入推动技工院校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培养能力。当前,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已经到了“十字路口”。面对整个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新需求,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逐步趋同的新挑战,如何推动技工院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已成为我们必须抓紧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部里研究制定了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核心就是指导技工院校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培养能力,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技工教育培训体系。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投入,提升硬实力。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除了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城市教育费附加等经费方面为技校争取平等的政策外,还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工作专项经费投入,对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技工院校给予奖励和支持,同时,要用好用足现有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地还要结合实际,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加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探索对紧缺技能人才培养给予补贴等,不断强化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技工院校硬实力。二是突出特色,强化软实力。要进一步突出技工院校的职业化办学特色,将校企合作作为基本办学制度,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校企互利双赢。要指导技工院校按照我部新修订的专业目录设置和调整专业,组织招生和安排教学。要大力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制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推进一体化教学场所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完善政策,增强吸引力。要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能优势,从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认证考核、教师职称评定、毕业生待遇、招收军队士官、从工人中招录公务员以及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相互贯通等政策入手,抓紧研究落实支持技工院校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技工院校发展环境,增强技工院校的吸引力。四是加大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技工院校发展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和重大政策,宣传技工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成效,宣传高技能人才典型事迹和重大贡献,同时,每年定期举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暨技工院校招生宣传活动,并发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宣传,扩大技工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四)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制度,强化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今年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第17个年头。17年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稳步推进,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以假乱真、以乱坏好、以低顶高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直接危及到职业技能鉴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要按照“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狠抓质量、树立信誉”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四个转变”:由扩大规模、注重质量向质量第一、兼顾规模转变;由治理假、乱、低问题的应急治标措施向标本兼治,构建质量建设的长效机制转变;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向明确不营利的公共服务性质,更加突出社会效益第一转变;由注重外部质量监管向注重内外部质量管理相结合转变。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健全新职业申报审批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鉴定考务管理、证书核发管理等一系列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制度。加快推进全国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系统建设,今年在省市联网的基础上,要完成15家重点行业(企业)联网查询。二是规范鉴定运行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同时,要不断完善鉴定管理方式和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鉴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三是狠抓鉴定机构管理。要加强鉴定所(站)的设立审批和监督管理,进一步推进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鉴定工作质量。下半年,部里将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重点对各类鉴定所(站)进行清理和规范,同时,查处不按规定乱发职业资格证书的行为。四是树立鉴定质量信誉。坚决纠正和防止降低鉴定质量、损害鉴定工作声誉的行为,确保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健康发展。

(五)统筹规划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工作。一方面,要紧密结合企业、院校的实际和需求,组织开展好2010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特别是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和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并积极探索与国际技能大赛相衔接的办法。同时,积极争取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为组织我国优秀选手参加国际技能竞赛创造条件。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今年国家整体安排,按照突出特色、做强品牌、讲求实效、搞好宣传的工作原则,统筹组织实施本地区、本部门的竞赛工作,统筹安排竞赛数量和工种,避免同工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重复举行;另一方面,今年将组织开展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开展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评选活动,同时,还要做好第二批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人选的推荐选拔工作。各地要按照部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相关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并可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表彰活动,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学技能、比技能、争当能手的高潮。

(六)加强基础建设,提升职业能力建设系统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师资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今年,我部将继续开展高技能人才师资示范培训和骨干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活动,同时,也正在与有关部门协商,拟组织部分技校校长和教师到发达国家学习考察职业培训先进经验,以进一步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各地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校长的管理能力。二是做好大典修订和标准、题库开发等工作。在调研和分析国内外职业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基础上,组织专家研究起草职业分类大典修订技术方案,并统一部署组织各行业部门开展修订工作。同时,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新职业申报审批和发布工作。加强职业技能标准、题库的开发和修订。继续抓好技工院校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各地要抓紧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推动技工院校全部使用“电子注册与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学生学籍注册,确保国家助学金发放和免学费政策的落实。三是抓好教材开发和管理服务工作。部里将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实施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教材建设的投入和开发力度。各地要加强对技工院校按规定使用公共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的指导和监督,并指导培训机构选用经部里认定的优质教材,以确保培训质量。此外,我部还将抓紧制定农村实用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和开展摸底调查工作,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基础。四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目前,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尽管各地机构设置有所不同,但总体看,职业能力建设系统的力量得到了发展壮大,各地要充分整合和发挥好职业能力建设行政处室、鉴定指导中心、工考办、培训指导中心、教研室、就业局相关处(科)室、协会等方面的力量,明确职能,发挥优势,相互合作,整体联动推动工作,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与就业、人力资源市场、专技、规划财务、农民工等单位的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推进职业能力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志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对于保持就业局势稳定,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要求,抓住新机遇,拓展新思路,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改革创新,努力推动职业能力建设事业取得新的发展,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刘编辑

本站全部内容收集于网络,本站不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内容仅供参考
如本站收集的内容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内容有错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webmaster@gdjxzs.com
点击查看广东技校招生网免责声明

上一篇:江苏15个职业高技能人才实行全省统一鉴定 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
下一篇:上海浦东关于表彰浦东新区2009年度职业技能比武竞赛活动先进的决

专业 | 简章 | 热门 | 最新资讯库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会员服务|合作共赢|免责声明|网站地图|新闻开放|联系方式  技校招生|报读|咨询

Copyright © 2003-2023 广东技校网 Gdjxz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100-9336(免长途) & 建议及投诉邮箱:gdjxzsw#qq.com(请把#换成@)

在线为您服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信部备案:粤ICP备18062805号 服务器提供:天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