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资+包吃住=干
一场金融危机,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少了许多,也迷茫许多,而技校生面对这场危机,就业态度有什么变化呢?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部分技校生,并发放就业态度调查表。
不可否认,在各校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时候,技校生们更加懂得思考了。比如,几位五年制(高技+大专)技校生他们对待自己的就业问题显得非常理智和成熟,有两位甚至提出,如果企业需要,零工资,包吃住都愿意干。然而,同样的问题对于中技生来说,他们则显得“务虚”许多,大有“宁可没饭吃,也不干累活”。可见,同样面对就业危机,技校生有的勇于面对,而有的则不知所措。
陈冠华、林家宏、吴玉涛都是五年制(高技+大专)班毕业生。陈冠华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林家宏是汽车构造与维修专业、吴玉涛是汽车维修专业。陈冠华、林家宏去年十月份在三十多人一起参加本田汽车公司面试中,成为最终到该企业实习的六名学生中的两名。在本田公司,陈冠华在总装底盘岗位,林家宏在焊接岗位,而吴玉涛到了珠海一家私人修理厂实习。两天前,林家宏、吴玉涛在学校推荐下,参加东风本田公司的面试,也顺利通过了,他俩不久就可到东风本田公司工作了。
他们三人都是广州市人,都是走读生。在校期间,他们做了不少兼职,从中体验到挣钱的艰辛,因此,对待就业问题,他们都显得非常有思想,也非常成熟。
记者:对未来的工作有何期望?
陈冠华(以下简称“陈”):希望能对口,在校学的东西能用得上,学了汽车维修就希望能到本田、丰田这样大企业工作。
记者:私企去不去?
陈:私企也挺好,可以学到东西。虽然私企的管理不是很规范,工资待遇也不是很高,但可以学到技能,将来用得上,对自己也有用,干嘛不去呀?
林家宏(以下简称“林”):我觉得只要学到东西就行,什么单位都可以,只要能给自己一个发展平台就行,能学到东西就行,企业大小都无所谓。
吴玉涛(以下简称“吴”):到小单位有时候反倒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比如像本田、丰田这样的单位,他们只做一个系列的车型,还有很多车型他们不生产,我们也就学不到,而私人修理厂,什么车型都会碰到,可以接触多种车型,学到更多东西。
记者:如果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陈:自己或是通过学校继续找了,工资低一点都可以。
林:还是继续依靠学校帮忙推荐。靠自己比较难,毕竟学校对所有单位都会先筛选一遍,然后才推荐我们过去,安全性等各方面会比较有保障。也试着通过亲戚朋友找,效果还是不够学校推荐的理想。
吴:我会先看家里的情况,可以的话,选择创业,比如自己开一家小投资的汽车美容店,具体还要看家里是否能帮我先投资。再不然,那些不要工资的,只要包吃住的厂要人,我都会去的,先累积经验。我在珠海实习那段时间就是没有工资,只包吃住。虽说要养活自己,但养活自己也必须靠技术,没有技术就没办法为企业创造财富,就谈不上养活自己了,反正我的要求不高,没有工资,只包吃住,能让我学点东西,先积累经验,干一段时间再说。
记者:如果与你专业不对口呢?
陈:也会选择先做一段时间,再找与专业对口的单位了。
记者:愿意零工资的前提是什么?
林:我接受零工资之前,我要看企业的情况,我是否可以从企业学到东西,有一定个人发展空间,那么零工资也无所谓。
记者:工作环境很脏的企业你们去吗?
林:去呀。读了这个专业,就预知这一行会脏了啦,没有哪个修车的会干净地走出来的。
记者:想过创业吗?
吴:想过,也看过。投资一个汽车美容店,大约是一万元到一万五就可以了。实习的时候就有了解了。
记者:做过兼职吗?
陈:做过很多。比如在服装店卖过衣服,当过羊城通客服人员,也就是办理羊城通卡,在酒店做过服务生,就是给客人点菜、送菜,搞清洁。当服务生非常辛苦,干了两个月,挣了两千元。
林:在中华广场卖过手机,周末到麦当劳、必胜客的厨房兼职,做比萨、炸薯条这些。一个月大约五六百元。
吴:做过很多,站在路边派传单,在麦当劳当服务生,在酒店当服务生,也是下单、端菜、搞清洁这些,就是厅面服务生。
王娟、李晓都是文秘专业的中技生,明年就要毕业了,现在处于实习阶段。
记者:对未来的工作有何期望?
王娟(以下简称“王”):迷茫,不知道。
李晓(以下简称“李”):我选择继续读高技、大专,读了再说,或许到那个时候,不会有就业危机了吧。
记者:如果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王:我想考个会计证,然后再找工作,学校推荐不了的,就自己找了,让亲戚朋友帮忙了。
记者:如果无法做到专业对口,有什么岗位会干,什么岗位不干的?
王:到一些厂也行,但是太脏的我绝对不干,曾经到物流公司,也是干文员。到超市当服务员还可以,毕竟环境还不错。绝对不会当酒店服务生的,特别是端菜、送水,还要搞卫生的,脏死了。
李:至少还要找一个办公室文员的工作吧,到专卖店卖衣服也行,但是太脏的、太累的就绝对不干。到超市当服务员还是可以的,超市环境还不错。到酒店当厅面服务生,端菜、送水的,收拾台面的工作绝对不干,太脏了。
记者:待遇怎么看?
王、李:几百元肯定不行,要租房,要吃饭,肯定不够,至少一千吧。
记者:如果去工厂生产一线,干不干?
王、李:不去。我们又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