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的志愿者,到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从自愿去灾区工作的高材生,到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成千上万名意气风发的首都青年,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在新世纪唱响了壮美的青春之歌。
从奥运走出的“鸟巢一代”
汶川大地震曾让家在汶川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李菊陷入失去十多位亲人的巨大痛苦中。但很快,老师和同学们的爱让她忘却了忧伤。在返乡探亲的途中,李菊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他们有的放弃了在北京的优越工作;有的不远万里从国外来到灾区;有的身上揣着家里的全部积蓄;还有很多她的同龄人……他们在危楼瓦砾中参与救援,在余震不断时照顾伤员,在受阻道路旁分发食物,在每一个有受灾群众的地方,都会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再小的爱乘以13亿会汇成爱的海洋,再大的苦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可以分担。”从灾区返回学校的时候,这句在抗震救灾中流行起来的爱心话语已深深刻进李菊的心里,使她下定决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奥运志愿服务中去。 3个月后,李菊站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舞台上,成为接受国际奥委会委员献花的12名奥运志愿者之一。她说:“志愿服务使我感受到爱、体会到责任,并在这种情感中变得坚强。”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上百万以大学生为主力的青年志愿者活跃在奥运场馆、繁华街道、公园景区,这群外语流利、技能出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青年人被海内外媒体称之为“鸟巢一代”。 曾几何时,以独生子女为主的“80后”“90后”被外界批评为“自私”“娇气”“好高骛远”“缺乏责任心”的一代。而在奥运会的舞台上,中国年青一代展现出了吃苦耐劳、业务精通、富有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的一面。有外国媒体评价说,在奥运会之后,这批具有才华和爱国心的“鸟巢一代”,将快速成长为中国建设与发展的栋梁之才。
用青春和智慧编织农村的美好明天
2006年5月,跟许多毕业生一样,即将从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周倍良站在了人生十字路口。在周围同学纷纷选择去外企、律师事务所实现人生梦想时,他毅然放弃多家单位的高薪聘请,报名参加了北京市“村村有大学生”计划,选择到京郊门头沟担任一名大学生“村官”。 初到农村,看到低矮灰色的平房、尘土飞扬的马路、乡土气息浓厚的村干部……小周真实地感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但他没有退缩:既然来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来到村里不久,周倍良迎来了一个挑战。当时村里正与一家私营企业就一块承包土地闹着纠纷,问题拖了两年多迟迟得不到解决。眼看着村里土地没有收益,村干部和村民们都急得不得了,但却束手无策。周倍良鼓起勇气建议村里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土地纠纷,并毛遂自荐担任案件诉讼代理人。他经过艰难地调查取证,通宵达旦地查找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武器将破坏耕地、损害村集体利益的承包人告上法庭。经过一年多的漫长诉讼和大大小小十多次开庭,经过与对方律师的斗智斗勇、承受对方当事人的威胁恐吓,他代理的案件最终获得了胜诉。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周倍良在母校师生的帮助下,在村里设立了农民法律援助站,长期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他还开办了村民法律学习班,担任法制宣传员,成为活跃在京西大地的普法“村官”。
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他建网页、搭建网络平台,帮助果农销售水果。
他开展调查研究,撰写项目计划书,积极为村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农忙时,他跟着书记到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劳作,挖坑、浇水、搬运蔬菜;汛期来临时,他会出现在防汛现场,帮助疏通下水管道……在农村,他体会了普通劳动者的苦与乐,也与农民们走到了一起。2008年10月,周倍良被团中央评选为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 在京郊大地,活跃着8000多名大学生“村官”,他们扎根农村,与周倍良一样,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新农村建设,农村成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战斗在祖国与人民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程莉是一个玲珑娇小、谈吐优雅的女孩,就是这样一个从小生活在上海的时尚女孩,却作出了一个许多人不敢作出的决定。2008年7月,她参加了国家发改委小城镇中心组织的四川灾后重建基础调研项目,深入汶川等地震重灾区,用10天左右的时间做了几十份详细的入户调查问卷。与灾区群众和干部的直接接触,让她对中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使她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想法。2008年下半年,面临人生选择的程莉交上了自己的答案,她放弃了国家发改委、上海市公务员等多个热门单位的录取机会,主动选择报考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选调生。今年7月毕业后她将到汶川基层做公务员。
程莉说:“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与社会、与人民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光辉道路。我的师兄师姐们用他们的行动作出了榜样,也深深感染着一代代学弟学妹。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心态放平一些,把眼界放宽一些,把心胸放广一些,我们就一定能发现更大的学习与发展的空间,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近年来,像程莉这样到基层去、赴重点单位就业的首都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以清华大学为例,2009年应届毕业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比例继续保持上升势头,相比去年同期提高3%,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把责任、事业放在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位置:刚刚毕业的航天航空学院博士薛辉,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面临毕业选择时,毅然携妻子共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机械系硕士生隋少春,学习成绩优秀,选择到西部军工单位工作……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将谱写出最美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