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财政部、教育部等四部委2012年10月22号发布《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 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希望通过调整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扩大学生受益面。
但是政策到了一些地方,却让原本就招生困难的民办学校雪上加霜。比如免学费的政策在公办学校是三年,在民办学校却只有两年。
记者调查还发现,尽管法律规定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在这样一些教育政策的制定或落实上,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元旦过去,很多职业中专就要开始着手准备春季招生了,但是在安徽,一次传达国家免学费、助学金政策的会议却让很多民办学校犯了愁。安徽某民办职业中专学校负责人:
负责人:往年国家的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呢,是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都享受两年,每年一千五百元的助学金,免学费是按比例享受,可是今年呢,国家把这两项政策给倒过来了,这样一来就对民办中职的影响就非常得大。
国家政策的初衷,是将免学费的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村、困难学生,为什么反而让民办学校感到不公呢?据了解,普通中专和职业中专都属于中等职业教育,普通中专需要学生参加中考过线,职业中专只需初中毕业证。在安徽,公办学校以普通中专为主,民办学校以职业中专为主。上述负责人说,正是因为这种区别,民办学校才吃了亏。
负责人:安徽省的免学费就是按照收费标准来免学费的,普通中专的收费标准要高一些,职业中专的收费标准要低一些。所以普通中专免学费有可能一年能免到三千,而职业中专免学费可能一年只能免到一千二。但是以前助学金不管是职业中专还是普通中专,助学金的标准都是一样的,一年一千五百元。
原本一年一千五的助学金,对于职业中专,变成了财政补助一千二以减免学费,而对于普通中专,却变成了财政补助三千以减免学费,这种变化显然减少了民办职业中专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在前述国家《意见》中,对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二年级由财政全额补助,三年级给予不高于50%的补助,而在民办学校,只明确规定了一、二年级由财政补助,第三年未作规定。上述负责人说,这些无疑会让民办学校的招生雪上加霜。
负责人:我们这里,公办学校财政拨款是按照现在在校生数予以拨付,因此财政给予免学费补贴以后,公办学校就不用再向学生收费了。但是民办学校的学生必须要把差额收上来。今年合肥市的中专招生计划就没有完成,公办学校的生源原来是被民办学校分散了一部分,分散的原因就是民办学校靠自己的专业特色,就是在就业上力度更大一些。但是总体来说公办学校还是有着很大的优势,现在一边学生不用缴费,一边学生必须要交差额还要交第三年的学费,那么你想学生哪里还会去民办学校上学呢?
政策制定者可能不会想到,意在惠及更多学生的规定,却加剧了民办学校的困难,那么,政策区别对待导致的不公平还体现在哪里?公平又应该如何保证呢?继续来听记者的报道。
在四部委出台的《意见》中,没有明示民办学校三年级学生的学费减免由谁承担。安徽的做法是交给学校自己,而据《南京日报》报道,江苏的做法是民办、公办一视同仁。显然,国家政策给了各个地方不同的操作空间。除此之外,为保障校园安全,近年国家推进和招生资格挂钩的校安工程,从检测到加固,每个学校花费少则数十万、多则数百万。在这笔经费的筹措上,明文规定公办由财政解决,民办则由学校自己解决。重庆一家公办学校的李老师:
李老师:我们学校这一块都由财政拨款的,据我了解,重庆这边的民办院校大部分都是董事会自筹的,有一些比如说像挂靠在像重庆师范大学,一些二级院系,本部院校的话可能会给一些奖励性的补助吧。
前述安徽某职业中专学校负责人也说,他们做校安工程得到了当地财政50%的奖励性补助已属不易,但政策的区别对待仍然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负责人:我们之前已经按照标准的7级抗震建设,也经过质检部门检测的。现在国家为了确保学校校舍安全,把校安工程定位为民生工程,重新鉴定过以后基本上都要重新加固。我们的理解是,既然是民生工程,公、民办学校就应该享受同等的待遇。
不可否认,近年来,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不公现象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在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既然因为举办属性不同、政府投入已有侧重,就不应再在相关制度层面制造更多的不公,很多常态化政策的调整亟待推进。
熊丙奇:在安全的方面,包括它的安保和相关设备都应该同样对待。作为教育部门来讲,你不仅是公办学校的教育部,你是所有教育的教育部,应该给所有学校有一个平等的制度发展空间。比如说,不应该在招生的时候有批次之分、先后之别,在教师的发展空间上也不应该有身份之别,在学生享受的升学、就业待遇方面,它也不应该有区别,这些是在制度上我们应该有的一系列启示。
确实我们需要这种启示,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民办还是公立都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本无贵贱之分,理应一视同仁。人尽皆知的道理谁都懂,但这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又为什么要看人下菜,厚此薄彼呢?如此一来,如何又能将平等的教育理念传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