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八级工不再吃香,不少市民家庭宁可让孩子当个小白领,也绝不当工人。但就是在“工人弱势”的今天,却有个上海小伙,不但年纪轻轻身怀绝技,22岁就拿到技术工人最高等级的高级技师证,而且扎根职校教师岗位,矢志培养更多的新一代八级工,证明“技术工人也有灿烂前程”。
他,就是大众工业学校教师王文强。
“牺牲”自己读中职
在大众工业学校数控车间初见王文强,他正用电脑专注地画模型图,满耳是轰隆隆的机床运转声。王文强提高音量问:“这里有些吵吧?”在这里已经呆了快9年的他,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噪声早已习以为常。
2001年,王文强中考考得不错,过了市重点中学分数线。本是一个好消息,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是外地户籍,按规定上高中必须借读,“可借读需要一笔费用,每年几万块吧。”他对父母开不了口,“我们家条件挺困难,而且我哥正在读高中,马上就要考大学了,又要一大笔支出。”懂事的小王最终主动放弃高中,嘴上却安慰父母“家里已经有个高中生了,我可以走另一条路。”
就这样,王文强去了大众工业学校,成了一名中职生。刚进学校,他觉得很无奈,看看身边同学,个个也都无精打采。“可是日子总要过,没劲是一天,有劲也是一天,为什么不生活得有劲一点呢?”王文强觉得,不能“脚踩西瓜皮”,“如果四年荒废,当初的牺牲就更不值了。”
同学还在睡懒觉时,他就爬起来钻进了车间。他学的是数控,当时最难的技术是 “宏程序”。为了早日掌握,他在草稿纸上反复画图、计算,废寝忘食。有一次,为了一个参数,和指导老师争论了半天,还是被否定。不甘心的他,当天花了10个小时,翻阅资料,操作机床,取得“证据”时都快天亮了。第二天,老师看着他的两个黑眼圈,竖起大拇指说“后生可畏啊”!
当时大型机床实训设备不如现在那么多,轮到每个学生上手操作的机会也很少,王文强“逮”住一次机会就不放过。有一年夏天,天气燥热异常,再加上机床运转,车间温度远超40摄氏度,王文强在里面一呆就是六七个小时。毕竟才17岁的孩子,老师看着很心疼,催促他休息,可是小王总是口头答应着,手头继续摆弄加工零件。老师拿他没办法,把总电源往下一拉,车间停电,机床停止运转,小王这才回过神来。
三年苦练,一炮打响。2004年,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海赛区举行选拔赛,王文强凭着出色技术“突出重围”,作为上海唯一中职生代表,破格和几名高职生一起参加全国决赛。也是那一年,王文强获得了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学生数控组第一名,年仅20岁就拿到上海市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数控技师。
放弃高薪留校当老师
2005年,王文强中职毕业,又一次面临选择:进企业,或留校做老师。王文强已经“名声在外”,不少企业邀请他任技术顾问,薪水很不错。但另一方面,他觉得,“4年前,我什么也不是,做出这样的成绩,我从心底感激学校。”王文强最终选择留校。
除了报恩,留校也有“私心”。因参加了不少比赛,认识了很多上海乃至全国的数控行业专家,留在学校能够继续得到他们的指导,是继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而进了企业,可能只能单打独斗了。“再说进企业,最多不过带几个徒弟,当老师带学生能带一大批,更有劲。”
于是,王文强成了一名年轻的“老师傅”。十几岁的学生做事情没长性,容易放松自己,加工的零件没有完全达到标准,嬉皮笑脸央求:“老师,这次算了吧,下次再来过,一定做好。”碰到这类诉求,小王老师一律驳回,并且毫不留情:“重新再做一遍,不达要求不能走。”看见学生有怨言,王文强端出“语重心长”的架势说:“别小看了一钉一铆,现在不严格,以后工作了,小疏忽可能会坏大事。”他陪着学生加班,直到他们做出满意的作品。
2007年,他当上了数控专业“总教头”,带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几个月集训期间,他安排了系统的训练计划,其中一条是早上6点起床晨跑。起初很多学生都起不来,王文强索性每到6点就准时出现在学生寝室,一个个拖他们起床,又身先士卒,带着他们跑圈。“技术工人一定要有个好身体。”王文强说,在机床前一站就要几个小时,平时就要加强锻炼,储备体能。
数控专业对数学要求较高,但不少学生的基础却很差。无奈,他重新端起初、高中数学教材,先通学一遍,再客串一回数学老师,给学生们补函数、几何。“强化”一段时间后,学生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大大增强,原先只会做方形、圆形等固定模具,现在能随手做出椭圆、抛物线等漂亮曲线的模具。“那一刻,学生们兴奋地在车间纵情跳跃喊叫,我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样,觉得当老师值了!”
几年来,王文强带出一批技术小能手,拿了很多全国奖和上海奖,而他自己也完成了人生“跳跃”:2007年被评为高级技师,成为学校唯一的数控专业高级技师。今年,又被评为全国中职校优秀指导教师,成了小有名气的“金牌教练”。
“电脑时代”梦想不断起飞
回首9年,王文强愈发觉得当初选择的人生道路很正确。当然,时代在发展,王文强也在不断超越自己。
“9年前,数控用不到电脑编程。可现在俨然是电脑的天下,一个好的技术工人,不能光盯着机床,还要成为电脑高手。”于是,他跑遍各大书店寻找相关书籍,和学生一起研究。
当电脑时代的八级工,必须朝复合型技能人才方向发展。对王文强来说,车工的活自然不在话下,但“要做全能技工,还要掌握铣、刨、磨、线切割等技术。”于是,他开始一个一个车间“兜”,一个月内把机电加工、电气等七八个车间转了个遍,碰到不懂就向其他专业老师请教,再把这些技能传授给学生。
近来,王文强又在思索一个新问题:高技术工人还缺什么?王文强说,他们不缺精湛手艺,但缺乏想像力。他把想法运用到教学,让学生大胆想一些奇形怪状的模型,再把它加工出来。在他的引导下,有的学生做了个足球大力神杯,有的学生设计了一枚心形镂空戒指,还有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做了一套类似于电影《盗梦空间》中的非常规建筑。学生周清说:“我们总是要问老师,做这个有什么用?王老师回答,技工不能总是‘按部就班’、重复劳动,而是要融入生动想像,不断挑战自己。”
不断迎接挑战的王文强确实做到了超越自己。2005年从学校毕业后,王文强为了弥补当年放弃高中的遗憾,利用业余时间考出上海电视大学机械加工专业的大专文凭。2008年,一向拼劲十足的他又考出同专业本科文凭。“一路走来,基本挤着时间用,虽然很累,但很充实,我喜欢这种忙碌的状态。”
在王文强心里,还有很多梦想未实现:“我培养的学生,哪天能够参与大飞机或者航天器的制造?如今高水平的技术工人还非常少,安心做他们老师的年轻人更少,哪天能出现一支年轻化的技工‘集团军’,重现上海产业工人的荣耀?”(记者 彭薇)